3)第0341章 宿麦事毕_少帝成长计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情况下,政府若是打算通过宏观调控,来控制粮价回归正常水准,怎么也得拿出足够关中百姓食用两到三个月的粮食,才能稳定人心才是。

  但实际情况却是:刘弘只大手一挥,将关中粮商头子安陵杜氏一抄,五十万石粟米往市场,粮价顿时立杆见影的回到了正常水准。

  虽然这其中,也有关中粮商恐惧刘弘手中的强权,以及杜氏这么一个‘血淋淋的教训’的原因在内,但最主要的原因,还是金融现象。

  ——哪怕刘弘不动刀子,粮商们也无法承担一笔意料之外的‘粮食储存’成本。

  很简单的道理:每晚卖一天,粮食的成本就会提高一分,可谋取的利润就少一分。

  再加上出售价格无法撼动,就导致粮商手里的粮食每多屯一天,就要多承担一分储存成本。

  出售价格雷打不动,卖的越晚赚的越少,那粮商们都选择,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。

  ——趁着还有赚头,赶紧把手里的粮食撒出去!

  若不然,等之后成本涨的比出售价还高,那可就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。

  具体到刘弘推行的粮票,也是一样的道理。

  ——百姓之所以在过去,愿意将手里的粮食卖给粮商,默认粮商‘把自己的粮食加价卖还给自己’,就是因为个体储存粮食的成本太高,百姓无力承担。

  也就是说:粮商挣得根本就不是什么差价,而是‘替百姓集中储存粮食’的管理费。

  现如今,少府披着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皮,实际上,就是取代了过去粮商所占据的位置。

  光此一点,就足以保证少府府库存粮和粮票之间的金融关系,会处在一个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。

  原因很简单:百姓之所以将粮食卖给少府,就是因为自己无法储存!

  既然百姓无法储存,就必然不会出现‘某个百姓将手里所有的粮票,兑换成几百上千石粮食’的事。

  所以,刘弘才敢冒着将近三倍的本位杠杆风险,推行如此巨额的粮票。

  要是在后世,证券发行纸币的面值,通常都不会超过黄金储存的十分之一。

  但幸运的是,粮食不是黄金,几乎不存在被挤兑的可能性。

  这也是刘弘决定以粮食本位投石探路,为将来的贵重金属本位打基础的原因。

  ——相较于价值极高、极易储存的黄金,粮食的挤兑风险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。

  这二来,就是如今这个时代,还没有后世的全民信息化,没有绝对透明的信息传递。

  简单来说:在后世,政权之所以只敢发行黄金储备十分之一以下价值的纸币,除了规避挤兑风险的意图外,最主要的一个原因,就是黄金储备量绝对透明。

  哪个政权储备了多少黄金,几乎是人人都能从搜索引擎查到的数据。

  自然而然,纸币发行也就失去了操作空间。

  但在此时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ergen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